灵工资讯toutiao

资源搜索

灵工资讯

联系我们

手 机:

13510180883

18923819799

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永丰社区宝乐宝和大厦1207

灵活用工能缴纳社保吗~(灵活用工社保缴纳)

时间:2023-10-08 18:28 阅读:300 来源:互联网

最近,一系列规定已经出台,严格禁止代缴和“挂靠”社保。然而,一些灵活就业者因为户籍限制,无法在工作地参保。由于现实需求,如买房买车、子女上学等,他们不得不“挂靠”社保。专家建议,应该逐步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并适当降低缴费费率和基数,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

近日,一则消息称,“5月1日起新规实施,再提严查‘挂靠’社保,举报可获10万元奖励。”这让从事文案撰写工作的黄希有些担忧。由于没有固定单位,黄希采取了自由“接活儿”的方式,将社保交由一家机构代缴。新规实施后,黄希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社保问题。

黄希注意到了一则新闻,称今年5月开始实施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该办法旨在进一步鼓励公众举报社保违法行为。此前,去年3月实施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已经明确表示,如果用人单位或个人通过虚构个人信息、劳动关系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的方式骗取社保待遇,就涉嫌违法。

据《工人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多项规定对社保“挂靠”划出“红线”,但仍有一些灵活就业者因受户籍限制无法在工作地参保,只能选择“挂靠”社保。然而,随着“挂靠”社保的叫停,这些灵活就业者在工作地如何解决社保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由于现实需求,不得不选择“挂靠”。

根据现行社会保险法规定,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险缴纳是以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而对于灵活就业人员,他们也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是所有的缴费都由个人自行承担。

以上海市为例,2022年度企业职工社保月缴费基数下限为7128元,城镇职工个人缴费约752元,单位缴费约1880元,共计约2632元。而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时,按同样7128元缴费基数计算,个人每月需要承担各项社保费用约2149元。

相对而言,灵活就业人员选择“挂靠”社保即可参加城镇职工社保,但需要个人承担个人和单位缴费的全部份额。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相比,仅缴费就需要多花400多元,并且还需要向机构支付服务费。

据黄希透露,她每月花费约2300元来“挂靠”社保,这是她为了在北京获得购房和购车资格而采取的无奈之举。虽然她已经在北京连续缴纳了4年社保,但由于没有北京户籍,如果不“挂靠”,她只能回老家参保。而在北京,连续缴纳5年社保后就可以获得购房和购车资格,因此她再缴一年就可以获得这些资格。黄希表示,如果选择断缴,将会很不划算。

据了解,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放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渠道,但是只限于本地户籍人口。对于非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者来说,如果想要享受购房、购车、子女上学等福利,就必须满足一定年限的社保缴纳要求。因此,即使知道“挂靠”社保会花费很多钱,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一些灵活就业者为了满足现实需求,不得不采取这种办法。

与范先生不同,45岁的上海人张女士选择了个体户的身份来开展自己的生意。她表示:“个体户相对于注册公司来说,手续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可以享受到一些政策上的优惠。”虽然个体户的社保缴纳比较灵活,但张女士仍然选择按时缴纳,以保障自己的社保权益。

据薛惠元副教授介绍,社保代缴现象的背后,还存在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过大的问题。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为2987元,而同期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仅为179元,前者是后者的16.7倍。因此,一些农村居民为了获得更高的退休待遇,选择“挂靠”社保。

“以他人名义注册”存在风险,权益难保障

记者发现,许多“挂靠”社保人员并不清楚这一行为的法律风险,仅仅知道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

一位律师指出,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参保单位应与用人单位一致。因此,虚构劳动关系并以此方式“挂靠”社保是不符合条件的,涉嫌违法违规操作和欺诈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伪造材料和虚构劳动关系等问题,一旦发现将会受到处罚。

根据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一家公司被发现虚构劳动关系,为36名不符合参保条件的孕产妇缴纳生育保险,骗取了98万余元的生育津贴。最终,8名涉案人员被判刑。

近日,多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通知,提醒公众不要通过“挂靠”代缴等方式参加社保,因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如果选择代缴公司,可能会面临代缴公司跑路、个人财产受损、个人信息泄露、影响个人征信等多种风险。因此,建议公众选择正规途径参加社保。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3月《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实施以来,有关部门对社保代缴公司进行了严格查处,许多公司难以通过伪造劳动关系进行申报。因此,黄希发现,经营社保代缴业务的机构数量大幅减少,并且一些相关业务已被撤销。

事实上,即使您选择了机构“挂靠”代缴社保,也很难享受相关待遇。最近,一位记者以参保人的身份联系了一家代缴社保的机构,该机构的客服明确表示:“我们无法为您办理失业金领取、住院医疗、生育津贴、工伤保险报销等业务。女性在怀孕或产假期间无法‘挂靠’,如果您在参保期间频繁或大额使用医保,就会涉嫌虚假参保,被发现后将承担法律责任。”

薛惠元指出,最近颁布的《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对代缴等社保违法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加强了社保缴纳的规范性和监督力度。这表明政府对规范社保基金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社保欺诈行为和违规操作的成本将越来越高。

建议逐步放开户籍限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户籍限制已经成为制约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议逐步放开户籍限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 首先,可以从放宽落户条件开始。比如,可以将落户条件由现在的“有稳定工作和住房”放宽为“有稳定工作或住房”,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落户城市。 其次,可以逐步放开户籍转移限制。目前,户籍转移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要求在目的地有稳定工作和住房。可以考虑放宽这些条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转移户籍。 最后,可以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居住证可以让非户籍人口在城市中享受到与户籍人口相同的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医疗等。这样可以缓解户籍限制带来的不公平问题。 总之,逐步放开户籍限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让城市更加公平、更加包容,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在城市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国目前有大约2亿灵活就业人员,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在工作地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2021年7月,人社部等8个部门联合推动了一项政策,旨在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该政策要求逐步放开个别超大型城市的限制,因为这些城市难以一步实现。政策的目的是为灵活就业人员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

从今年5月开始,上海市的外省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办理就业或社保登记后,按月缴纳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费。这一政策得到了多个地区的响应,包括广东、深圳、安徽、河南、浙江和江苏等地陆续发布了类似的政策,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

据薛惠元表示,目前我国的发展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问题,而一线城市也面临着“大城市病”的困扰。虽然取消户籍限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方式,但这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社保的转移接续、社保基金的跨地区调剂以及人口流动进一步失衡等。因此,薛惠元认为应该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实现全面放开参保的户籍限制。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更多的难题。

建议尽快实现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统收统支,并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保险全国联网和跨省“一网通办”,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方便程度和灵活性。

薛惠元指出,随着灵活就业者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群体的就业方式越来越灵活,准入门槛也越来越低,但是收入却不稳定,工作地点也经常变动。为了减轻灵活就业者的缴费负担,提高他们的参保积极性,薛惠元建议可以适当降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的费率和缴费基数。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转自:工人日报

来源: 中工网

Copyright © 2020-2022   深圳市灵活用工平台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202425905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