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工资讯
联系我们
手 机:
13510180883
18923819799
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永丰社区宝乐宝和大厦1207
中国平安2023年1-12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达8006.95亿元,同比增长了4.1%!
记者 曹媛 在深圳为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中国平安(2318.HK、601318.SH)在2023年1月15日公布了2023年全年保费数据。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平安2023年1-12月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达8006.95亿元,同比增长了4.1%。
平安人寿在全年实现了累计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4665.40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1284.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4%,表现优异,超出市场预期。此外,平安产险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达到3021.60亿元,同比增长1.4%。车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2138.51亿元,同比增长6.2%,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些数据都显示了公司良好的发展势头。
除中国平安外,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也公布了2023年全年的保费数据。中国人寿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415亿元,同比增长4.3%;中国人保的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6616.49亿元,同比增长6.86%,其中寿险、长险的首年原保险保费数据同比增长11.1%。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了2024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会议指出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同时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基调,这将有利于保险负债端和投资端的发展和受益。
展望2024年,随着行业趋势向好且估值严重超调,保险股的价值愈发凸显,多家机构建议在底部阶段增加对保险股的配置。华西证券认为,“此前因预定利率下调而透支的需求已逐渐恢复,各险企代理人渠道高质量转型成效显现以及银保报行合一带来渠道价值率的提升,有望改善2024年一季度的NBV。”
寿险新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财富储备类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根据最新的保费公告显示,平安集团2023年1-12月累计实现了8006.95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4.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寿险及健康险个人新业务保费收入为1284.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4%,表现优异,超出了市场的预期。2023年全年来看,各大保险企业都受到了多种影响,比如预定利率切换、银保“报行合一”、以及开门红预收限制等,这些因素使得保费承压。在市场环境监管趋严的情况下,人们纷纷猜想,平安寿险是如何能够实现如此超预期的保费增长呢?
在当前投资市场波动剧烈、长期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收益,这使得保险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保险产品在资金安全、长期稳健和全方位服务上具有独特优势,在当前金融环境下依然具有吸引力。作为长周期金融产品,财富类保险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风险保障,而且其资产管理模式更加安全可靠,同时还提供丰富的养老和健康管理服务。最近,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下调,而财富类寿险的利率相对优势也更加显著。
据记者发现,平安人寿利用预定利率切换产品重新推出分红型产品,以此带动整体保费增长。比如,“平安御享金越终身寿险保险产品计划”现价确定增长,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同时帮助客户实现生命价值和财富价值双重守护。“平安御享金越终身寿险(分红型)保险产品计划”具备“攻守兼备”的特点,可以在经济上行时通过分红实现高收益,在利率下行时又有确定利益可领取,满足追求固定和浮动收益需求的客户。“御享财富3.0养老年金险”是一款快返型年金,最高支持75周岁的老年投保人,搭配聚财宝万能账户实现财富的长期增长,满足不同年龄层的资金规划目标。
近年来,平安寿险的渠道转型成果显著,高质量的转型成果明显,首先受益于监管规范化发展。特别是,平安寿险的代理人渠道通过对绩优个体的分群管理和精细化经营,逐渐改善了队伍结构,人均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94.4%,而银保渠道、社区网格及其他渠道共贡献了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的15.8%。
2023年1-12月,平安产险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达到3021.60亿元,同比增长1.4%。具体到不同的险种来看,车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为2138.51亿元,同比增长6.2%;非车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则达到649亿元,领先同行业水平。
保险金投资表现稳健,长期资产配置穿越周期
2023年,中国平安在资产方面表现相对稳健,尤其是在负债方面。据统计,截至9月30日,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接近4.64万亿元,并获得了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0%。尽管受到股市波动的影响,综合投资收益率略有下降,降至3.7%。
保险公司在当前利率下降、房地产市场波动、信用风险高涨和投资市场波动的环境下面临较大压力。然而,平安保险在投资方面表现相对稳健,部分得益于其采用“双哑铃型”投资配置结构。邓斌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可以在根本结构上避免某些突出风险的发生。”
“双哑铃”配置结构指的是一种投资组合结构,由经济学家邓斌提出。在这种配置结构中,第一个哑铃代表服务大量长期政府债券的一端,而另一端则包括风险资产,例如股票、不动产和非上市股权。在风险资产部分又有一个小哑铃,一端是高分红的稳健股票,另一端是成长型的股票配置。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配置仍然以固定收益为主,权益投资为辅。2023年前三季度寿险行业总投资收益率为2.2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61个百分点。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截至2023年11月,保险资金的权益配置比重继续下降。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降至12.4%,银行存款占比提高至9.7%,而债券投资占比保持在44.6%,其他投资占比下降至33.3%。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申了促进资本市场活跃的政策,强调权益投资收益有望提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加强稳定经济政策,保险公司长期资产收益率有望增长,其资产和负债双方都有望在中长期获得改善。
“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双轮驱动价值增长
中国平安在2023年取得了优秀的保费业绩,这是由于公司坚持实施“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推动了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
就是通过整合各种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满足其多元化金融需求,最大程度地实现客户和公司的价值。谢永林,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曾公开表示,平安致力于提供“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解决方案。
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旨在为消费者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目标。举例来说,在车服务生态方面,平安银行信用卡、汽车之家、平安产险等能够为车主提供选车、购车、车险、售后服务等“一站式”服务。而在长期寿险方面,平安的三款长险产品可以实现与居家养老、臻颐年社区养老和保险金信托服务的对接,因而其产品吸引力相对较强。
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平安集团客户数增至2.27亿人,较2015年增长了2.1倍。同时,客均合同数增至2.97个,较2015年增长了1.5倍;客均利润达到了585元,较2015年增长了2倍。这三个关键指标直接反映了平安综合金融模式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综合金融模式还有助于平安度过行业周期波动。
最近,传统金融行业面临一系列挑战。银行利差不断缩小,寿险业增长乏力,产险行业也承受着重大灾害赔付压力。平安集团副总经理付欣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说:“每个金融行业都在经历增速放缓的问题。”
在当前时刻,综合金融模式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可以有效平抚单个业务在行业周期波动中所带来的影响。付欣解释称:“综合金融模式有助于确保整体经营的稳固,就像俗话说的‘东边不亮西边亮’一样。由于平安拥有多种金融行业的牌照,包括保险、银行、证券等,我们能够稳定在比同行更健康、更高ROE水平的状态。”
平安集团视医疗健康为另一个重要战略领域。未来,随着居民对自主养老的重视,养老金融产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平安集团将依托医疗健康生态圈深化医疗健康、居家养老和高端养老等三大核心服务,预计通过产品与康养服务的结合将继续从养老金融市场的持续扩张中获益。
记者发现,平安以"产品+服务"的模式打造了差异化优势,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主业的发展。在医疗健康领域,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近2.30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据称,这部分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约为3.42个,客均AUM达5.61万元,分别是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和3.4倍。
2023年9月底,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为超过7万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资格。此外,平安臻颐年上海颐年城项目已在上海静安落地,同时在三亚开设了首个服务体验中心,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康养社区服务。
公司有望通过综合金融与医疗生态圈的协同配合,提升长期价值,并形成深厚护城河。长江证券指出,“当前公司2023年PEV估值0.54倍,处于底部区间,短期看好资产端行情以及负债端企稳带来的估值修复,长期关注产品创新能力带来的增长空间。” 公司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