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工资讯
联系我们
手 机:
13510180883
18923819799
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永丰社区宝乐宝和大厦1207
灵活用工平台税负率~(税负率灵活用工平台)
随着新型经济的发展,灵活用工已成为备受市场关注的就业模式。据报道,截至2021年,全球灵活就业人员已超过2亿,而中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1万亿,到2023年将达到1.34万亿。灵活用工平台作为连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的平台,将传统的雇佣关系转化为合作关系,既能降低企业成本,又能促进就业,因此备受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青睐。目前,天津、湖南、江苏、辽宁、江西等多个省份已有超过千家灵活用工平台取得了委托代征资质。然而,一些灵活用工平台存在涉税风险,涉嫌虚开、逃税等行为,已被取消代征资格并面临行政、刑事风险。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重点探讨灵活用工平台的涉税风险点,以帮助平台企业实现税务合规。
案例观察:灵活用工平台多次成为逃税、虚开工具
(一)网络主播通过用工平台偷逃个人所得税,被罚款超180万元
据广西自治区税务局公示,一名知名网络直播平台的主播吴某涉嫌偷逃个人所得税。吴某将观众的打赏通过5家灵活用工平台支付劳务报酬,其中一部分未申报纳税,另一部分转换收入性质为经营所得以降低税负,最终将资金转入其本人或其父亲的账户。经税务机关检查,吴某被认定为不申报纳税,被处以50%的罚款约146万元;同时,吴某还涉嫌偷税,被处以50%的罚款即181万元。据悉,吴某共少申报缴纳2019年个人所得税293万元,以及2020年和2021年的个人所得税约201万元和161元。
(二)重庆破获一起利用用工平台虚开大案,涉案金额超20亿元
据媒体报道,2022年9月,重庆警方联合税务机关成功破获了一起虚开发票案件。据悉,该犯罪团伙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以章某为首,在重庆、安徽、山东等地成立了20多家空壳公司,利用这些公司与受票企业、个人签订虚假的合同,以掩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事实,非法获利。在2年多的时间里,该团伙向全国900多家企业虚开了4000多份增值税专用发票,涉案金额超过20亿元。目前,该案件仍在公安侦查阶段。
(三)小结:灵活用工平台易陷入涉税风险之中
灵活用工平台最初的目的是通过平台经济模式,将企业和自由职业者连接起来。然而,在实践中,一些灵活用工平台协助客户逃税或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随着税收大数据的发展,税务稽查变得更加主动,灵活用工平台涉税风险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本文将首先分析灵活用工平台的模式和特点,解读其风险来源,然后总结涉税风险较高的业务模式,并揭示其中的风险。
灵活用工平台业务模式和结构暗藏涉税风险
(一)用工平台作为中介方,难以对劳务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目前,灵活用工平台的主要业务模式是作为中介方,为具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和需要工作的灵活就业人员或自由职业者提供撮合服务。在业务量较小的情况下,平台可以审查合同并监管服务内容的真实性。但是,一旦业务激增,平台可能无法有效监管劳务的真实性。由于灵活用工平台作为中介方,自身能力有限,难以对业务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因此存在被企业欺骗而虚开发票的风险。
(二)以“经营所得”代征个税或享受核定征收政策,有利可图
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工资薪金及劳务报酬属于四项综合所得,适用最高45%的累进税率,且只能对部分法定的专项扣除项目进行税前扣除。与此不同的是,经营所得适用最高35%的累进税率,且可以对经营中产生的成本、费用以及损失进行税前扣除,税负相较于综合所得更低。此外,一些地方为了鼓励发展,实施了所得税核定征收且征收率极低,加之增值税的财政返还政策,综合税负率畸低。然而,一些灵活用工平台为了获取利益,掌握了实施此类政策的园区信息,为高收入个人开展筹划工作并赚取利益,存在被认定为帮助偷税的风险。
(三)用工平台目前缺乏盈利能力,为经济利益帮助虚开或者偷税
灵活用工平台面临的难题在于其盈利能力不足。由于平台需要代表劳务者开具发票,而平台的“中介”角色只能从企业支付给劳务者的劳务费中扣除微薄的平台费,但是却需要为劳务者的全部劳务费开具发票。一些平台虽然具有税务局委托代征的资格,可以获得劳务者的成本票和税务局的手续费,但手续费也非常低。因此,一些平台很容易被开票费等违法所得所诱惑,最终导致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总的来说,灵活用工平台的涉税风险主要来自于其业务模式的不确定性,这也导致了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根据研究,这些违法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5类。
灵活用工平台常见的违法风险及其后果
(一)用工平台适用“经营所得”税目,帮助高收入人群“转换收入性质”
转换收入性质是指由于经营所得税的税负较低,自然人将劳务报酬所得转换为经营所得的行为。对于用工平台而言,由于支付自然人劳务报酬需要履行代扣代缴义务,而支付经营所得无需代扣代缴,因此他们也有动力帮助劳务者转换收入性质,例如帮助劳务者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这样一来,劳务者可以享受到更低的税负,用工平台也可以减少代扣代缴的工作量。
然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在《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765号建议的答复》中的提出,灵活用工人员的收入类型应该根据他们在平台上提供的劳务或从事的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判定,而不是由平台或劳务者自行选择。因此,一些平台在实践中因为适用税法错误而被税务局处罚,未能履行扣缴义务,导致“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的情况发生。
此外,协助他人逃税也存在风险。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98条规定,税务代理人如果违法行为导致逃税,纳税人将承担补税责任,代理人则可能面临50%至3倍的罚款。如果纳税人被认定为逃税罪,那么协助其逃税的平台也将被视为帮凶。
(二)用工平台为高收入人群违规享受地方核定征收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用工平台为了获取所谓的筹划费用,会帮助高收入人群注册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以便享受核定征收和财政返还的优惠政策。有时,这些个人并不符合当地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平台会采用伪造税务资料、拆分收入、签订阴阳合同等手段,违规享受政策。还有一些案例中,由于个人收入过高,超过了核定征收的标准,平台会帮助其在多地注册多个个体户或个人独资企业,拆分收入以便分别享受税收优惠。这种行为属于偷税,而平台的帮助则构成帮助偷逃税。
(三)企业将员工挂靠在用工平台上,逃避个税扣缴义务和社保
除了帮助高收入个人逃税,灵活用工平台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税收。由于企业需要承担员工工资的扣缴义务和社会保险,一些企业为了避免这些支出,会强迫员工注册个体工商户或者直接挂靠在平台上,以提供劳务的名义为企业工作。最后,企业会发放劳务费,逃避缴纳社会保险和扣缴义务。此外,企业还可以取得平台开具的成本票用以进行成本扣除,有的还会索取专用发票以抵扣进项。
(四)企业通过虚假劳务合同,骗取灵活用工平台虚开发票
除了偷税风险,灵活用工平台还存在虚开风险。这些平台为企业或高收入个人提供所谓的税务筹划服务,会在客户享受财政返还或所得税核定征收的地方注册企业、个体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这种做法可能会被视为虚假注册,从而导致法律风险。
该平台的业务模式是针对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对于企业客户,平台会在园区注册全资子公司,并控制该子公司的全部财务和税务工作。平台会根据客户的指示开具发票,并享受地方财政返还,同时从中抽取利润。对于个人客户,平台会为其注册个体或个独,以享受个税优惠。无论是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户,平台都提供了一种方便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果客户要求平台虚开发票,平台无法审核业务真实性,只能让子公司或个体户开票。但是,一旦虚开发票的风险被曝光,灵活用工平台就可能被指责为控制数十家空壳企业的开票平台。因此,平台需要谨慎处理客户的开票要求,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五)一些灵活用工平台为了赚取开票费等利益,为他人虚开、代开发票
有些灵活用工平台为了谋取利益,会利用其控制的企业对外虚开发票,这种行为是恶意的。这类开票平台已经有多家被查处。与此相反,有些平台在没有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对外开票,属于善意行为。
根据上述5种高风险涉税业务,可以得出结论:灵活用工平台必须加强合规建设。如果平台没有做好合规建设,一旦出现涉税风险,将会对众多受票企业造成广泛的影响,同时平台负责人也将面临极高的刑事风险。因此,灵活用工平台必须认真对待合规建设,以避免风险的发生。
灵活用工平台的税务合规与健康发展之道
(一)个人所得税代征方面:与税务机关沟通适用税目,准确代征代收
为了解决劳务报酬所得和经营所得难以区分的问题,平台在代扣代缴个税时应积极与税务机关联系沟通,要求税务机关就一些税法适用的事项作出“预裁决”,以确保一类劳务在平台上以一种标准代征或代扣代缴。例如,网络主播的直播服务、司机的运输服务、讲师的授课服务等,税务机关需要判断在其成立个体工商户之后,是否能够适用经营所得的税目,或者必须以劳务报酬代扣代缴。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纳税人的疑虑和纳税风险,促进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和便捷化。
(二)个人所得税筹划方面:准确厘清收入性质,拒绝拆分收入偷税
一些灵活用工平台为了让高收入人群享受低税负优惠,采取拆分收入、转换收入性质的方式来规避税收。但是,随着“以数治税”的全面开展,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这种做法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因此,平台可以为个人提供合规的纳税申报服务,例如为个人寻找税收优惠地区并为其注册公司、个人独资企业。但是,平台必须确保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果个人的销售额超过了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平台应及时为其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并变更核定征收为查账征收,以确保税收合规。
(三)平台开具发票方面:审核并留存劳务的各项资料,确保业务的真实性
为了确保灵活用工平台的业务真实性,需要对企业开具的劳务费发票进行审核和留存相关资料。首先,需要核实劳务合同上的服务内容、服务期限和价格等信息是否与实际提供的劳务内容、期限和价格等信息一致。其次,应要求企业或劳务者提供劳务内容的证据或简介资料。最后,需要定期开展税务自查,如发现违规情况,应及时向税务部门举报。这些措施可以证明平台在开票活动中是善意的,而非故意虚开,以规避刑事风险。
(四)积极拓宽盈利渠道,加强税务合规建设,莫为利益引发刑事风险
灵活用工平台经常陷入虚开和逃税的风险,主要是因为这个业务本身利润薄,需要依靠规模效应。为了避免面临刑事制裁,我们建议平台应该在合规范围内寻求出路。例如,平台可以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扩大规模,或者在平台上打广告等方式盈利。这样可以避免为虚开利益而付出代价。